Featured image of post 《定投改变命运》书摘记录

《定投改变命运》书摘记录

这是 Wonz 记录的 第 5 篇 书摘

书籍:《定投改变命运(第三版)》

作者:李笑来

1、

金融领域是认知变现的最佳场所,可与此同时,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其他领域像金融领域那样,毫不留情地严厉惩罚缺乏正确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要有正确的独立思考能力,必须提高认知。

2、

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会直接避免无数他人长期不断面临的问题。

最根本的问题解决完,才不会一直产生数不清的小问题。

3、

在人生中少有的几个重大的选择上,人们也一贯如此。比如,在选择婚姻对象的时候,很少有人把 “对方是否是一个讲道理的人” 这个最重要的问题放在第一位。他们纠结的是相貌、学历、出身等等,从未想过对未来影响最大的因素 —— 当然,这也跟他们自己就不是一个讲道理的人有关;又,的确,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讲道理的人。

婚姻需要彼此的理解。能够有效沟通真的能解决非常多的问题。

4、

事实上,成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你创业了,这是个新的起点不是终点;你的企业融资了,A 轮、B 轮、C 轮…… 都分别是新的起点不是终点;哪怕你的企业上市了,那还是一个新的起点不是终点,因为你要带着企业持续成长…… 人生最惨烈的失败,就是获得了新的起点却误以为是终点而导致的失败。

永远不要过早地以为终点到了,把每一次都当成新的起点。

5、

投资领域是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领域,它就好像是个二进制世界,要么你是 1,要么你是 0 —— 在这个领域里,要么你极端成功,要么你并非极端成功,即,和所有人一样平庸且失败 —— 反正都约等于零。

任何领域应该都差不多是这种两极分化,人们只会记得在头部的那些人,中部的其实和尾部的差不多,毕竟在头部面前约等于 0。

6、

知道与做到之间好像有着一道鸿沟, 长期实践是跨越这道鸿沟的唯一方式。

从理论到实践,其实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善于输出的人才是真正掌握了输入的知识。

7、

很多定投策略的拥趸,总是在宣扬一个仅为部分正确的事实,他们说采用定投策略可以 “有效地降低均价” —— 可硬币的另外一面是,定投策略本身也可能 “有效地抬高均价”,很明显,不是吗?也就是说,这些拥趸其实是使用了错误的依据幸运地选择了正确的策略,可是,一个底层就出错了的操作系统,能够持续运行多久呢?

定投不是有效地降低均价。底层不正确,很难保证能长久运行。

8、

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的富兰克·奈特(Frank H Knight)有个著名的观点:

“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

—— 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努力的确是最微不足道的条件。

9、

一个人所能赚到的钱,要超过这个日益增长直至平稳最终才有所下滑的成本线,剩下的钱才是能够用来践行定投策略的部分。

降低生活基本成本,让可用于投资的钱变多。

10、

从一份时间只能出售一次升级到一份时间能出售很多次;

从只会用钱消费升级到会用钱赚钱 —— 也就是开始投资;

从只会用钱投资升级到不仅会用钱投资还会用时间投资……

定投策略是个人商业模式的三连胜。

11、

每次下跌的时候多买一点岂不是更好?首先,每次根据当前价格作出的决策,事实上依赖的是滞后判断;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忽略了更重要的事实:每次决策之后的价格走势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抑或持平,依然是随机的独立事件,不受之前的数据影响。

对定投策略的任何改良都是徒劳。

12、

越是拥有长期成功经验的投资者越是开诚布公。

公开自己的投资策略不一定表示别人就能照做获得投资成功。

13、

相对于选择,是否真的能够做到长期持有才是绝大多数人真正面临的最大问题。

长期持有需要很大的定力。

14、

定投策略采用者更看重趋势,虽然他们同样是价值投资者,只不过区别在于,他们的出发点只基于长期视角。

趋势投资从长期出发。

15、

你有没有想过亚马逊为什么最开始的时候,在那么多种可选商品品类中只选择了书籍销售作为起点呢?除了人们熟知的、经常讨论的 “书籍属于刚需高频大市场” 之外仅仅多出了一个人们没想到的筛选依据:卖书几乎不需要提供售后服务 —— 仅仅多出这一条筛选依据就直接剔除了 99% 的其它选择!

普通人不太会想到这一点:卖书几乎不需要提供售后服务。

16、

投资就好像是选择交通工具 —— 不使用交通工具也不是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是多花很多很多时间罢了,只不过有些人很有可能至死也走不到目的地。有自行车的时候不应该选择步行;有机动车的时候不应该选择自行车,有飞机的时候不应该选择机动车…… 总之,选择那个最快的交通工具就对了。

选择发展潜力大的。

17、

算法再好,也需要数据喂养。现在手中掌握大量持续增长的用户数据的上市公司,都已经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如果将来算法是大树的话,那么他们手中正在不断增长的数据就是最肥沃的土壤。没有土壤的话,大树是长不出来的。

数据对于人工智能算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8、

宏观观察的核心技巧之一非常简单,就是 “不要走到极限”,理由只不过是我们不仅讨厌风险,我们更讨厌系统性风险。

选择局部的局部就可以,没必要选择最快行业里发展最快的企业。不要只选择一个最头部的,可以多选择几个。

19、

所谓独角兽,是指那些估值超过 10 亿美金以上且尚未上市的创业公司。

人工智能会不会是泡沫?创业公司估值过高但是能挺过资本寒冬吗?

20、

对定投策略采用者来说,泡沫破裂总是好事儿,弄不好,泡沫破裂的时候,很可能恰恰是定投者入场的最好时机。

定投就是买很久之后再卖出,泡沫破裂成为了买入的低价时机。

21、

事实上,哪里有泡沫,哪里就可能有机会 —— 至于是否真的有机会,要看那个产生泡沫的事物有没有长期可持续的价值与增长。如果没有,那就是单纯的泡沫;如果有,那么,那就是机会 —— 并且,按照惯例,后面可能还会有若干次泡沫,直至价值终于全然展现。

泡沫要看后期是否有价值,有价值的适合在泡沫破裂的时候投资。破裂就是机会。

22、

我在判断一个趋势是否 “已然成立” 有个非常简单直接粗暴有效的分辨方式:

不是看大多数人是否都已经接受,而是看是否大多数人都无法否认。

正面思考不出结果试着从反面思考。如果无法肯定,那就试试是否可以否定,如果不能否定那就相当于肯定。这点其实也可以用于生活、工作等各种方面上。

23、

“皆难否” 是一个趋势已然确立的重要标志。理解不理解并不重要,接受不接受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全部都无法否认,那么,这个趋势已然 “基本上挤干了泡沫” —— 这是定投者最佳入场时机的最佳判断依据。

无法否认就相当于是接受。这是最佳入场时机的最佳判断依据。

24、

对一个已经被确认的大势来说,它自身的发展以及它的影响发挥,会持续很久很久;不仅很久很久,并且越往后越猛烈,事实上,这一个比下一个更为现实。

能够抓住这一个大势就非常不容易了,不要再去想下一个。

25、

价格和价值偶尔对等根本就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哪怕一只烂钟也无论如何都能在一整天的时间里对上两次!把每时每刻全都拼接起来,长期来看,市场理论上应该是有效的 —— 可问题是,这个长期究竟是多长呢?没有人知道。

市场理论在长期是正确的,但是却不知道长期是多长。

26、

行为心理学家的解释是这样的:人们厌恶损失,遭受一块钱损失的痛苦远远大于获得一块钱收益的快乐,所以,当同等幅度的上涨发生之时,那些人并不会像之前那么激动。

人们对于亏钱的感受往往大于赚钱的感受。

27、

盲从者有另外一个天然缺陷,那就是他们会因为事实上的无知而无法做到坚定。就好像是人们开车在路上遇到的情况一样,总是感觉自己所处的车道比别的车道更慢,于是,总是忍不住想要换一个车道 —— 而后依然会发现自己所处的车道比别的车道更慢……

太真实了。不停变换车道超车,结果发现还是不够快。因为无知所以不能做到坚定。

28、

投资与普通生意的微妙区别在于,它没有开办成本,它也没有日常成本 —— 如果你不是每天都做若干笔交易所以需要支付相当数量的手续费的话。

投资只需要买就行,付出的无非是钱和时间,并没有开店的那种起始成本和日常维护成本。

29、

借钱做生意也不是不行,但,借钱冲进交易市场做投资,百分之百是错误的。借钱进入交易市场做投资的人是在找死,并且还是提前找死 —— 因为这样的人其实在入场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只不过他们自己还不知道而已 —— 不要跟他们握手……

投资用的应该是闲钱,而不是借钱来杀进股市期待一夜暴富。

30、

有成本的钱是很可怕的,可那只不过是小鬼而已,有使用期限的钱更可怕,干脆就是死神。

长期投资一定要用的是未来几年都不会用到的闲钱。

31、

对定投策略采用者来说,投资与普通生意更为不同,若是非要在投资领域里计算成本的话,他们真正的成本相对来看更重要的是时间,他们投入的时间远比他们投入的金钱更为重要。

时间远比时机重要,你必须一直在场。成本上也是时间远大于钱。

32、

当你认为成本只有钱的时候,你很难抵御 “把成本拿出来” 的冲动。但是,一旦你知道你的主要成本是时间的时候,你就会很自然地明白,“已经投入的时间本来就是拿不回来的”!

人们对于时间的感受往往小于金钱的感受。但是比起金钱,时间的成本其实才是最大的。因为付出的已经收不回了。

33、

很多人对生活可能产生意外的可能性低估到干脆忽视的地步。

可事实上,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于是,你的生活成本总是远高于你最坏的想象。

人们容易低估生活的意外。

34、

所有投资人都一样,进入市场一小段时间之后就会有深刻体会:

每次你想要卖出投资标的换取现金的时候市场价格就会下跌……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违背直觉的现象呢?首先当然是因为交易市场里熊市就是比牛市长很多;与此同时,每当你急需花钱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市场外赚钱比较难的时候,市场外赚钱比较难的时候,市场内的价格自然是处于下跌状态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起作用:当市场内价格上涨的时候,你出售投资标的的意愿更低 —— 在那样的时候,越是长期持有者越是没有消费欲望…… 于是,最大的损失总是来自于 “不得不出售投资标的” 的情况。

人们在遭遇意外不得不出售手里的投资时往往是市场下跌的时候,有点墨菲定律的感觉。

35、

定投者用来投资的钱,不应该有成本,更不应该有期限;它必须是能够陪你穿越至少两次牛熊(或者说跨越两个大周期)的钱…… 不仅如此,还要有足够的备用金去应对可能的意外。

投资只能用闲钱。

36、

一个定投策略践行者必须做到长期持续地投入,即意味着说,他得有一个长期持续的场外赚钱能力。他在场外赚到的钱,必须能够足以覆盖一切日常开销,并且还要足以应对一切意外所产生的费用。

长期持续场外赚钱能力,即有大众认可的工作,这是投资的钱的来源。

37、

“把自己的同一份时间重复销售很多次”,是个人商业模式升级中最为关键的一次升级 —— 因为这是最基本的 “拥有睡后收入” 的有效方法。

「睡后收入」是靠一定沉淀才能拥有的。得有持续的输入才能保证输出的时候肚子里有货。

38、

因为本质上来看,销售就是购买他人的时间再卖出去很多次。

销售是赚睡后收入的方法。

39、

销售和定投策略的相似之处在于,标的选择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最佳的销售标的是什么呢?它必须是人们的刚需,且又需要持续沟通才能完成。

刚需 + 持续沟通 = 最佳销售标的

40、

销售的核心是什么?信任。

千万不要误以为销售是靠忽悠的 —— 这么想的人都是缺乏长期思考能力的人。短暂的信任也许可以通过欺骗获取,长期的信任只能靠时间慢慢积累。信任的价值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它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销售是靠自己获得别人的信任。

41、

人生本质上来看也是个交易市场,一切在交易市场上有效的道理在整个人生舞台上全部适用。

股市如人生。

42、

事实上,我们这一生所遇到的最重要的东西都没有说明书,结婚的时候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清晰明了的婚姻说明书;生孩子的时候也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养儿育女说明书;当然,当初我们出生的时候,不仅我们的父母没有子女说明书,直到我们长大成人,父母和我们一样,依然没有人生说明书……

投资也没有说明书。可以用说明书衡量的东西其实都是已经知道价值的,真正无价的是那些无法衡量价值的。

43、

过早独立思考虽然也许是好事,但更可能是坏事 —— 因为独立思考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建立在见多识广上的独立思考才真正有效,可问题在于早期的时候就是见识少啊!在很局限的见识基础上再怎么独立思考依然是坐井观天。

提高认知之后再独立思考。

44、

你可以用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你的独立思考,但在行动上,依然保持盲从。

指的是投资领域要「盲从」。

45、

认真观察他人的决策和结果,从他人的错误中及时汲取必要的经验和教训 —— 并且记录到纸面上。

通过别人的实践提高见识。

46、

横财效应(House Money Effect)—— 在赌场上,赌徒们会不由自主地把赢来的钱不当钱花…… 自己曾经带去的钱,无论如何都会被当作 “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但,赢来的钱,金额越大,越不是 “辛苦赚来的钱”,而是 “横财”。

人们面对不劳而获的东西会不知道珍惜。

47、

事实上,场外赚钱能力才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的进步的最靠谱方式,因为在场外,你没有趋势加持。场内是拼交通工具的地方,场外是拼脚力的地方。

场外赚钱没有捷径,场内赚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8、

人们赚到一块钱的快乐远不如损失一块钱的痛苦 —— 这是所有人都有的天然倾向。

一个很普遍的心理学知识。

49、

每一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 —— 除非你死了,或者你自己主动选择死掉。

以终为始,是任何一个长期持续成长的人都具备的一个基本观念。

50、

想象一下,你已然拥有了很多财富,却尚未找到人生的意义,那有多可怕?我个人最大的幸运在于,即便是在我的鸡蛋清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我就已经有了值得终身去做的事情:学习与成长 —— 事实上,很多记者在采访我的时候都用奇怪的眼神直白地表达过他们的难以置信。然而,请你理解一个清楚地了解自己天份原本不佳的人通过长期持续的学习获得不断进步之时他所能感受到的那种激动和幸福。

人活着应该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让自己慢慢完善成为一个「人」。

51、

找到值得自己终生去做的事情,是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

从自己乐于去做的事中获得幸福。

52、

这种被挫败之后信念却越发强烈的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 “逆火效应”。研究者们对其研究之后的发现更令人绝望 —— 这种逆火效应在 “打败他们的证据略显含糊” 的时候尤为强烈。

这些人不愿相信事实。

53、

简单讲,最里层的部分,所谓的鳄鱼大脑,负责所谓的直觉;中间的部分,所谓的猴子大脑,负责情绪的处理;而最外的那一层,人类大脑,负责理智,诸如推理之类。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整个人类文明都建立在人类的大脑皮层之上 —— 就是最外面的那一层 —— 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人类拥有格外发达的大脑皮层……

人类大脑的三层结构,从里至外,分别有个通俗的称呼:鳄鱼大脑、猴子大脑和人类大脑。

54、

教育就像一幅眼镜。在戴上眼镜之前和戴上眼镜之后,你其实身处的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戴上眼镜之后你却可以看得更清楚更准确。在受教育之前和受教育之后,你所身处的依然是同一个世界,可是,戴着教育的镜片,你就是可以把同样的世界看的更清楚更准确……

教育让人看世界更清楚更准确。

55、

对长期的认知就是那面镜子,总是生成惊人镜像效应的那面镜子。

长期认知影响自己的判断。

56、

长期来看,市场是倾向于相当有效的,放眼越远的长期越是如此;可是在任何一个单独的时刻,市场总是极端无效的……

然后你就突然开始对 “市场有效性” 这个概念产生了不一样的喜欢。希望短期市场有效的人越多越好,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相对优势 —— 若是市场总是彻底有效,整个市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价格总是与价值相等,于是人们干脆不用交易了…… 所以,市场正是因为它时时刻刻总是无效,所以才有存在的意义,所以才有我们这样的人可以把握的机会 —— 最幸福的是,因为你总是戴着 “长期” 这副墨镜,所以你发现,你只需要用时间等待市场终将展现的长期之后的有效性……

市场有效性

57、

投资的秘诀就在于,对客观世界要有百分之百客观的认知,与此同时,还要对自己有百分之百的客观认知。

客观认知在短期来看特别难,但是放在长期的维度会很容易。

58、

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是我个人的逻辑启蒙书籍 —— 现在已经是第 9 版了。

批判思维

59、

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那么长,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隐秘的原因:

之前决策的时候,必然缺乏的是之后的丰富经验。

但是正是因为之前的不知道,才有之后的经验。

60、

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做前置引用(或称过早引用,Forward Reference),它通常会引发编译器报错,因为按照编程的规矩,任何变量都需要在声明之后才能引用。可是,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前置引用无所不在。“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就是最佳的例子。

不得不承认李笑来太会类比了。讲投资的知识能举计算机的例子。

61、

人生之中,所有真正重要的活动都属于这种:

“无论如何都要开始做、同时也只能边做边学”。

没有前置引用只能靠边做边学。

62、

越是早期的错误所造成的长期代价越高 —— 因为在长期之后,那些代价会被无限放大……

早期犯的错误在长期维度会产生很大的长远影响。

63、

p = δ + α - γ

等式左边的 p (performance) 是你最终的投资业绩,等式右边的的 δ (Delta) 是你选择了与整个市场波动百分之百相符的 β (beta) 等于 1 的投资标的;对定投策略采用者来说,α (alpha) 取决于定投开始之前的谨慎选择;而 γ (gamma) 是因为你自己犯错所以没有赚到的部分。

收益公式

64、

虽然人们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我更倾向于认为性格这东西不是天生的,性格这东西只不过是黑马白马和车夫不同时期不同能力不同协调程度的综合表现而已。

性格是会改变的。

65、

成功没有秘密,有的都是公开的秘密。成功者无非是把大家都知道的正确事情用大家都知道的正确方法都做到了而已。

确实

写在后面

虽然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李笑来定投区块链,但是也能应用到投资股市。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个人非常欣赏李笑来。不光是钦佩他知识层面的广度与深度,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做的很多事都和他有共同点,比如喜欢将自己沉淀下来的知识写成文章输出。

李笑来说他喜欢当老师,而我则喜欢写文章。两者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知识的输出。

转载需要保留原始链接,未经明确许可,禁止商业使用。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本博客已稳定运行
本站总访问量 本站总访客数
Built with Hugo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